2020-06-19 23:01:57 sunmedia 2134
就在徐忠50歲前的幾個月,,他收獲了一張自己很滿意的照片,。那是《中國人像》雜志拍攝封面,,調光時隨意拍出的一張,卻意外進了這個攝影老炮兒的心里,。
徐忠解釋,之所以會喜歡這張“隨意”的照片,,是因為這張照片記錄下了他“知天命”的心境——閉著眼睛,,感覺一切都挺滿足。
“理解了前半生的路,,篤信了后半生的路”,,這是徐忠的“知天命”;從一名以“藝術”為目標的攝影師,到以“藝術”為目標的企業(yè)家,,這是徐忠的“天命”,。
一起奔跑
人生的角色轉變往往伴隨重大的世事變遷,,如果不是2003年與合伙人“分家”,,徐忠或許會在“成為著名時尚攝影師”的路上繼續(xù)走下去。然而,,生意挫敗,、人情冷暖讓他從藝術家的夢中驚醒,不甘與執(zhí)拗迫使他許下對自己的承諾——用十年時間把兒童攝影做到全國第一,。
在告別深圳,、回到重慶正式接管安琪爾之前,徐忠拿出五萬多元的全部身家買遍深圳大小書店所有關于創(chuàng)意的圖書,,打包一并飛回重慶,,打算以一名創(chuàng)業(yè)者的角色重新開始。盡管俗語常言“秀才造反,,十年不成”,,可是兩年時間安琪爾發(fā)展成擁有五家分店小有名氣的攝影機構,這讓徐忠不由志得意滿,。但是,,很快就有否定的聲音出現(xiàn),這個否定的聲音來自于一個顧客,。
這位顧客寫了一封長信給徐忠:我的孩子經常來你們這兒拍照,,你們的服務一直在遞減,我知道你是一個有情懷有追求的人,,但做企業(yè)只有情懷和追求是不夠的,,做企業(yè)一定要懂管理。
之后,,那位顧客還送來了一本《水煮三國》,,徐忠如夢初醒:“一味沉浸于產品的打造,卻忽視了企業(yè)的管理,。說到底,,還是沒有完全從攝影師轉變?yōu)閯?chuàng)業(yè)者,。”從那時起,,他就有了要去學習企業(yè)管理的想法,。
世界管理大師彼得·德魯克曾說過:“管理是一門藝術”。只不過此藝術非彼藝術,,徐忠一時也摸不著頭腦,。
最開始,他只是想給自己充電,,報了北大的EMBA,,考了三次,最終考上,。但當他學習了一段時間后突然意識到,,他帶來了先進理念,下面人無法理解;他希望帶來的改變,,下面人無法執(zhí)行,。徐忠學習得越多越是焦慮,他常常給團隊說:我在等你們,。
“意思是我已經跑很遠了,,但他們還沒跟上,我只能等,。我在前面是很著急的,。我就想,要是我去學了,,豈不是跑更遠了?團隊更摸不著邊了,。”
在“等”的過程中,,徐忠逐漸意識到,,對于企業(yè)而言,“管理不應是一個人的藝術,,而應該是一群人的藝術”,,好的企業(yè)管理不應該是老板一個人在前面跑,而應該是企業(yè)管理團隊一起在前面跑,。
最終,,徐忠沒有去北大,而是去了人民大學在重慶辦的EMBA班,,因為這個班不需要考試,,徐忠可以把6個核心員工全都報上名,大家一起學習。
“以前我一個人往前跑,,大家在后面跟不上,,做著做著就都沒干勁了,但現(xiàn)在這種感覺很好,?!?/p>
更為重要的是,徐忠之前的原生態(tài)想法,,都在課程中一一得到印證,,員工們都明白了他的領導方式及指揮的前瞻性,公司上下達到了高度統(tǒng)一,。
“同讀一本書,,同說一套話,同談一件事”,,徐忠將帶動企業(yè)“一起跑”的方法總結為“三同建設”,,并由此逐漸形成了一套屬于自己的管理藝術,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同遠集團迅速從眾多松散管理的兒童攝影企業(yè)中脫穎而出,。
“用思想拍照”
管理的日漸成熟,,讓徐忠開始有了更多時間來回歸產品,。然而,,追求個人的產品極致易,追求群體的產品極致難,。如何讓同遠集團的攝影師都更加專業(yè),,這是比自我提升要難得多的目標。
從專業(yè)角度出發(fā),,攝影是非語匯交流的一種形式,。如同繪畫、雕塑和音樂等非語匯性藝術形式,,貝多芬的交響曲可以向它的聽眾訴說;倫勃朗的繪畫可以與它的觀眾傾談;米開朗琪羅的雕像可以和它的傾慕者交流,。同理,一張照片的呈現(xiàn),,即使沒有語言,,交流依然可以實現(xiàn)。
在最佳情況下,,一張照片可以把攝影師的思想傳達給觀看者,。這也是徐忠的內心渴求——同遠需要“有思想的攝影師”。但難點在于,,“有思想”的作品往往來源于創(chuàng)作者內心的“愛”的感受,。
“讓攝影師去愛客戶,用機制和管理是不可能達到的,,因為愛是發(fā)自內心的東西,?!?/p>
徐忠面臨的問題在許多行業(yè)普遍存在,尤其是在服務型行業(yè)尤為明顯,。規(guī)章制度可以規(guī)范員工的操作,,但是只有員工發(fā)自內心熱愛、對顧客充滿愛心,,才能真正做出感動顧客的成績,。因此在徐忠看來,企業(yè)打造出極致產品的藝術,,不僅在于培養(yǎng)匠人,,更在于孕育匠心,讓一線的產品人員和自己一起去感受最極致的產品藝術,。
如何培養(yǎng)“有思想的攝影師”?徐忠“三同建設”再次發(fā)揮了作用,。
他辦了一個兒童攝影美學的課程,由他親自教學,,讓攝影師跟著他一起學美學,。除了內部辦課程,徐忠還請來國際知名攝影師培訓,。
“kk,,法國巴黎非常火的一個時尚攝影師,,我知道后就與他聯(lián)系,,他從巴黎回到成都,幫我開課,。還有還有凱莉·布朗(Kelly Brown),,她是整個WPPI里兒童攝影獲獎最多的一個女攝影師,去年獲獎是她女兒的一張照片,,我也請了她來講,。”
2016年9月17日,,同遠聯(lián)合中國人像攝影協(xié)會,,在重慶南坪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了一場新品發(fā)布會。發(fā)布會現(xiàn)場,,360度的環(huán)繞巨幕將舞臺和觀眾包圍起來,,一張張攝影作品被投影到巨幕上,帶來了超強的視覺震撼效果,。
這些照片來自于10位攝影師,,他們是同遠用了3個月的時間,在重慶、廣州,、成都,、長沙四地進海選篩選出來的。在選拔上,,同遠實行了“沒有原則,、沒標準、沒門檻”的評選標準,,所有攝影師不限職位,、不限風格、不限年齡,,不限制他們的創(chuàng)作思路,。唯一的要求是,要用心和模特溝通,,然后再用鏡頭去呈現(xiàn)她們的風格和氣質,。而且作品必須配備相應的文案,講述照片背后的故事,、創(chuàng)意,,并闡述自己作品的思想內涵。
也是在這場發(fā)布會上,,徐忠提出了“用思想拍照”的理念,。這對于他來說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,而是多年來對于行業(yè),、企業(yè),、藝術的思考,,也是同遠一步步提升行業(yè)門檻的過程,。
學習與激發(fā)并存,徐忠發(fā)現(xiàn)團隊的成長特別快,,這種快主要體現(xiàn)在拿獎上,。國內最權威的“中國兒童攝影好照片”,獎牌的三分之一都是被同遠攝影師拿走的,。
2017年上半年,,在號稱“攝影界奧斯卡”的WPPI(國際人像攝影師大賽)中,眾多優(yōu)秀攝影師角逐后誕生的全球八個獲獎攝影師,,同遠一舉拿下五個,。
但這樣的好成績,也讓徐忠頗為苦惱,,專業(yè)性太強的獎項,,很難和客戶產生共鳴。
“我都不知道怎么去宣傳這事兒?!闭f著徐忠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出來,。
用空間換取時間
任正非曾呼吁企業(yè)家警惕“領跑者的迷茫”,,徐忠深以為然,。同遠集團發(fā)展18年,已經成為中國兒童攝影行業(yè)的執(zhí)牛耳者,,但是徐忠仍不敢有一絲松懈,,尤其在不斷學習之后。
“所有的危險都在內部,。內部如何打垮你?是你認知上的盲區(qū),。”
未雨綢繆的心態(tài)與不斷學習的狀態(tài),,使得徐忠在新零售到來之前,,就已經意識到了空間對于線下實體企業(yè)的重要性。
——“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爭奪的是用戶的時間,,新零售時代爭奪的是用戶的空間,。”
在徐忠看來,,一個好的空間環(huán)境于顧客而言,,應該像孩子之于子宮,孩子在子宮里,,有臍帶滋養(yǎng)他,,并能感受到母體的情緒,這是一種連接,,能讓孩子在其中呈現(xiàn)最松弛的狀態(tài),。空間設計能做到像子宮,,便是最高境界,,在這種狀態(tài)下,企業(yè)的內在與外在,,文化與產品,,愛心與匠心,用戶都能夠真切感知,,通過這個空間換取了用戶的時間,,這便是“新零售”的核心。
空間藝術到底有何玄妙? 徐忠說,,從同遠一個清潔阿姨身上就可以看到,。
“一個客人來到我們這兒,,攝影師拿著相機拍攝,表現(xiàn)她的美,,是贊美生命的一個很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,。但當客人進到這個空間來之后,他對這個空間的硬件環(huán)境的認可,、對這個地理位置的認可,、對我們服務的認可等等,只有等這個顧客對這些東西充分認可的時候,,攝影師才能去表現(xiàn)客人的美,。”
所以,,清潔阿姨的存在,,就是顧客對環(huán)境認可的那一環(huán)。每一個存在于同遠的員工,,都身處于這個群體藝術創(chuàng)作的一環(huán),。空間藝術的關鍵是群體藝術,,是一個企業(yè)整體文化與精神的具體呈現(xiàn),。
同遠在“空間”上挖掘出很多創(chuàng)新,以專門服務孕媽的“芙羅拉”攝影館和服務兒童的“云端”店為例,,客人只要進入,,就會覺得很舒適愉悅。這個空間跟其他的攝影棚相比究竟有什么不同呢?
“全都體現(xiàn)在細節(jié)上,,細節(jié)上有很多講究,。”
比如廁所的空間,,是正常尺寸的1.5倍,,門是正常尺寸的1.2倍,孕媽在進出的時候,,會感覺特別寬敞;比如卸妝梳洗的洗臉臺,,全部比普通高度抬高了15公分,且做成臺上盆,,就是為了讓孕媽洗臉時,既不會頂著肚子,,也不容易把水灑到身上;比如衛(wèi)生間,,每一個衛(wèi)生間的馬桶右手方向都有一個SOS按鈕,如果孕媽在衛(wèi)生間感覺不舒服,,一按按鈕,,前臺馬上就能收到廁所的報警消息……
徐忠總說攝影是一門群體藝術,,客人進入到這個空間,她的感受就一定要從舒適開始,。在未來,,企業(yè)的核心競爭力,將逐漸從產品,、從服務上升到以空間為整體的競爭,,無論是線上空間還是線下空間,只有將企業(yè)“群體藝術”發(fā)揮到極致的企業(yè),,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,。
后記
最近這一年,徐忠愛上了暴走,,走路的時候他喜歡思考,,關于人生、關于企業(yè),。
徐忠50知天命,,同遠卻馬上迎來18周年的成人禮。在徐忠看來,,同遠18年沒有奇跡,,只有愛心、誠心與匠心的傳遞與延續(xù),,這是一種平凡的加持,。暴走時,他總是會想,,這三顆心是有順序的:愛心在前,,誠心在中,匠心在后,。因此,,在詢問徐忠同遠集團18周年主題時,徐忠脫口而出了四個字:將心注入,。
18年時間,,徐忠踐行了曾經“把兒童攝影做到全國第一”的誓言,并且在此過程中領悟到企業(yè)的藝術不同于攝影,,不是一個人的藝術,,而是群體性的藝術,只有將群體的愛心,、誠心和匠心共同注入企業(yè),,才會迸發(fā)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。在徐忠看來,,這不僅是他所知的“天命”,,也是同遠集團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“生命”,。